2021年6月25日,香港交易所披露了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Shanghai HeartCare Medic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以下简称“心玮医疗”)通过聆讯的招股书,其将很快在香港挂牌上市。心玮医疗于2021年1月27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高盛、中金公司为其联席保荐人。

一、心玮医疗招股书概览
心玮医疗是一家创新型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公司,凭藉商业化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广泛产品组合在中国神经介入市场佔据领导地位。产品组合包括神经介入及心脏医疗器械。凭藉心玮医疗在研发、生产及商业化方面的能力,心玮医疗致力通过商业化在研产品,降低中国乃至全球的脑卒中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心玮医疗两款核心产品分别是CaptorTM取栓器械(「Captor」)及左心耳封堵器。Captor是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而设,且已在中国商业化,而封堵器是为心房颤动而设,正待NMPA注册审查。心玮医疗成立于2016年6月,产品组合广泛,拥有有三款商业化产品及20款在研产品,覆盖了神经介入领域的所有主要脑卒中亚型及手术路径,而心玮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在研产品亦有助心玮医疗掌握心脏病市场的需求。心玮医疗的所有产品及在研产品,从设计阶段到后续的产品注册及商业化,整个过程均属内部研发。
心玮医疗的组合从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及颅内动脉狭窄1)到出血性脑卒中1的治疗。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心玮医疗四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取得NMPA批文,组合成支架取栓术3的完整产品套装2。心玮医疗于2020年开始销售产品套装中的取栓器械、远端通路导管及微导管,并于2021年4月销售封堵球囊导管。此外,心玮医疗预期于2021年商业化九款在研产品,并于2022年至2025年间商业化另外10款在研产品,包括全球首个1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雷帕霉素2颅内药物洗脱球囊导管,进一步扩大并丰富心玮医疗的产品类型,满足脑卒中患者千差万别的需求。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主要成因。于中国,脑卒中是2019年的首要死因,原因为脑卒中近年来录得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很大程度上由于中国人口老化。
根据第三方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近年来,神经介入技术创新一直彻底改变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带来根本性转变,传统的抗凝药物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转向新型神经介入手术,安全性已获证实及疗效显著增强。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中国2019年患者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开脑手术和神经介入手术方面的开支分别为人民币493.4百万元、人民币1,273.3百万元及人民币3,056.0百万元;患者对于出血性脑卒中的以上治疗方案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118.7百万元、人民币2,689.2百万元及人民币4,195.1百万元;及患者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的以上治疗方案开支分别为人民币63.9百万元、人民币170.5百万元及人民币2,060.0百万元。心玮医疗的创新和全面的产品组合,加上全球首创雷帕霉素颅内药物洗脱球囊导管和多个国内首创(Captor及FullblockTM封堵球囊导管)的神经介入器械,使心玮医疗跻身根本转变的最前端。中国脑卒中患者众多。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于2019年,中国脑卒中患者数目达到14.8百万人(包括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9百万人及出血性脑卒中患者2.9百万人)及于2019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全年发病数目达2.3百万人。另一方面,中国神经介入手术的普及率相比发达国家而言相对较低。于美国,由于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于2015年确认,取栓手术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线疗法以及为先进科技,取栓手术的普及率由2015的1.4%迅速上升至2019年的11.8%。相比之下,中国取栓手术的普及率于2019年仅仅维持于1.7%,但预期凭藉技术创新、有利的政府政策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保健支出不断增长的综合利好因素,普及率将于2030年增至42.9%。作为中国神经介入器械市场的领航员,心玮医疗拟于现时至2030年把握取栓术的有关增长机遇,凭藉商业化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广泛产品组合巩固心玮医疗在中国神经介入市场的领导地位。
二、心玮医疗主要业务
心玮医疗,于2016年成立,是中国的神经介入医疗器械先行者。
心玮医疗,拥有具有23款商业化产品及在研产品的广泛组合,覆盖了整个庞大、快速增长及渗透率非常不足的神经介入市场。产品组合从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包括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及颅内狭窄)到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心玮医疗已就四种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器械获得NMPA批文,形成支架取栓术的完整产品套装。此外,预期于2021年商业化九款目前于后期阶段的在研产品,并于2022年至2025年间商业化10款目前于早期阶段在研产品。

三、心玮医疗公司业绩
招股书显示,在过去的2019年和2020年前九个月,心玮医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元、729.3万元人民币,相应的研发开支为 5,111.0万和 2,002.4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7,549.8万和6,774.5万元人民币。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签啦所提供的港美股上市公司资料,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供港股美股投资者参考。本文及本站发布之优惠活动及相关的广告内容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