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将于本周三(5月26日)美股盘前公布2021Q1财报。对于这份财报,主要背景、关注点如下:
1)2021Q1理想交付量同、环比+334%/-13%,季度业绩预计仍在盈亏边缘;
2)随着理想、小鹏股价回到去年启动前水平,近期多家明星机构增持、建仓新势力;
3)5月25日理想发布新款ONE,可关注改款对今年交付影响,以及公司技术研发进展、产品规划。
在此前文章《 机构持仓占比跃升,蔚来、小鹏又到抄底时点?》,我们强调在企业基本面不断强化、估值却创新历史低背景下,当前是上车新势力难得的机会。

一、2021Q1交付12579台,春节因素致环比-13%
交付表现上,理想Q1环比-13%可能让市场略有失望。
2021Q1理想交付12579台汽车,超越指引的10500-11500台,但环比减13%,环比下滑主要是假期因素,2月春节拉低整体交付。
不过从月度看,理想3、4月交付已经快速恢复,显示需求具备强持续性,较为乐观。

理想目前量产车型仅一款——理想ONE,这是一款中大型SUV,其定位反应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理解:
1)首先,增程路线决定了理想ONE可接收燃油车购车者,使其在充电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的当下,拥有更大客户基数;
2)凭借出色智能化功能、高性价比配置,蚕食燃油车竞品(汉兰达、途昂)市场份额;
3)定价30-35万中大型SUV,避开与特斯拉正面竞争;
4)最后,增程方案缩小电池容量、降低BOM成本,帮助取得更高盈利水平。
横向比较,理想ONE也展现不错竞争力。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竞品丰田汉兰达、大众途昂销量分别为7027、6143辆,理想ONE继续跻身第一梯队,这是理想品牌认知和产品认可度拓展的结果。

二、忽视短期业绩波动,关注新车、技术研发进展
2020Q4理想汽车交付14464台汽车,并取得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和理想)首次季度GAAP盈利。
考虑2021Q1交付环比减少13%、研发力度加大(设立上海研发中心),叠加一季度上游原材料涨价,预计理想Q1重回GAAP净亏损。
不过,盈利显然不是理想短期要关注的点,智能电动车行业还处在大发展起点,如何规划好技术路线、产品策略(2023年推出高压纯点平台等),这些才是打开长期潜力的竞争要素。包括今年科技巨头(华为)入局、传统车企(吉利)推出极氪001等,理想、蔚来在技术、产品竞争层面,还能否保有优势,这些才是影响新势力估值的核心。
建议关注本次业绩会有关新款ONE订单表现、全年交付指引,以及可能透露的2023年纯电平台技术。最近刚披露过业绩的蔚来、小鹏都表示积压订单处于历史新高,市场需求很强劲。
下面简单回顾理想2020Q4业绩。
2020Q4理想营收41.5亿元,环比+64.6%,GAAP净利润1.08亿:

2020Q4理想综合毛利率17.5%,较Q3的19.8%略有下滑,主要是当季供应商一次性回扣减少所致:

增程路线帮助理想取得更高毛利率,但似乎正被蔚来赶上:

费用方面,由于新款ONE项目+设立上海研发中心,预计Q1期间费用率环比提升:

2020Q4理想实现经营现金流18.2亿,环比+95.9%;自由现金流16.0亿,环比+113.2%。2020年底公司账上现金及等价物+短期投资达298.7亿。

盈利与预测
根据彭博一致预期,2021Q1理想营收约34.04亿元,同比+300%,该预测高于公司指引的29.4亿-32.2亿元;2021Q1经调整净亏损1.34亿,作为对比,2020Q4则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07亿。

目前有14位分析师给予理想「买入」评级,3位分析师建议持有,一致目标价37.3美元,当前价格20.49美元。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签啦所提供的港美股上市公司资料,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供港股美股投资者参考。本文及本站发布之优惠活动及相关的广告内容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