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小鹏汽车在港股的相应申请通过了港交所的聆讯,这意味着小鹏汽车设计的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双重上市的资本市场格局,将逐渐成为现实。小鹏汽车港股(09868.HK)值得打新申购吗?
6月24日,小鹏汽车在港交所公告称,拟全球发售8500万股A类普通股票,其中香港公开发售425万股A类普通股,国际发售8075万股A类普通股,分别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5%及95%,在港交所股票代码为9868。
小鹏汽车6月25日至下周三(30日)公开招股,小鹏汽车计划发行8500万股,招股价最高180元,小鹏汽车一手(100股)入场费18181.4元,集资最多153亿元,小鹏汽车预料7月7日挂牌,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及美林。
一、小鹏汽车公司概况
小鹏汽车-W(9868)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发展成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于20年8月在纽交所上市,股份代号XPEV,上市首日收报21.22美元,而上日(6月24日)收市价为40.95美元,而每一份美国存託股代表2股普通股,目前市值约328.97亿美元- 由于小鹏汽车去年8月才在美国上市,未符合联交所现有大中华公司第二上市标准,因此是次将会以主要上市方式上市,为近一年中概股回流罕有案例,按现有沪港通、深港通规则,小鹏汽车有望在上市6个月后纳入港股通。

二、小鹏汽车港股发行概况
小鹏汽车-W:09868.HK
招股价:上限为180港元
总市值:3058.3亿港元
市盈率:NA
发售股数:发售8,500万股,95%配售,5%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若公开发售认购15倍至少于50倍,公开发售比例将由5%增至7.5%,50倍至少于100倍即增至10%,认购100倍或以上则回拨至20%
募资总额:153亿港币
公开发售募资额:7.65亿港币
保荐人:摩通、美银
一手入场费:18181.39港币
每手:100股
申购日期:2021年6月25日—2020年6月30日
交易日期:2021年7月7日
绿鞋机制:有
三、电动汽车业务及行业分析
小鹏汽车财务状况:

– 18至20年收入分别为970万人民币、23.2亿人民币、58.4亿人民币,21年首三个月收入为29.5亿人民币
– 18至20年毛利分别为亏损236万人民币、亏损5.58亿人民币、2.65亿人民币,21年首三个月毛利为3.29亿人民币
– 18至20年纯利分别为亏损13.9亿人民币、亏损36.9亿人民币、亏损27.3亿人民币,21年首三个月纯利为亏损7.86亿人民币
集资所得资金用途︰
集资所得其中约45%将用于拓展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约35%将用于通过提升品牌认知度;
约10%将用于提升生产能力;约10%将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上市后主要股东架构∶
– 何小鹏先生持股20.6%
– 夏珩先生持股3.6%
– 其他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4%
– 淘宝中国持股11.3%
– IDG实体持股4.6%
– 其他股东持股6.6%
– 其他美国存託股持有人及投资者持股49.3%
公司竞争力:
– 自15年成立以来,创始人何小鹏先生、夏珩先生及何涛先生带领公司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之一,以领先的软件、数据及硬件技术为核心,为自动驾驶、智能互连和核心汽车系统带来创新
– 与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以及部分纯电动汽车初创公司相比,公司创新速度以及独有的实力使汽车软件能够适应中国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中国特定的道路状况,这是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和制造我们的核心车辆系统,包括开发与动力总成和电子电气架构相关的关键技术,以提供卓越和可靠的车辆性能
– 公司通过提供一个庞大、快速增长的充电网络,寻求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便利的充电和驾驶体验。客户可以选择使用家用充电器、小鹏品牌的超级充电站或第三方充电桩为智能电动汽车充电,其中许多充电桩已与我们的充电网络相连接。截至21年3月底,全国共有172个小鹏品牌超级充电站,覆盖60个城市。每个小鹏品牌超级充电站平均配备6至7个超级充电桩,其峰值功率输出为120千瓦
– 公司是一家创新型公司,创新为核心重点,主要特色技术,即(a)自动驾驶技术、(b) OTA固件更新功能及(c)核心车辆系统实现的长续航里程,为客户带来与众不同的智能出行体验,加快了智能电动汽车的应用,凭藉持续的技术创新,业务在快速增长的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实现了高增长
将成为首个新势力港股
2020年8月,小鹏汽车以15美元/股的发行价在美国上市,其首日开盘价为23.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幅度超过55%。上市之初,小鹏汽车将目标定为成为一家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其股价也确实按照该公司的预期发展,2020年11月底,小鹏汽车一度涨至74美元。
此次据港交所的规定,公司赴港二次上市需要满足一些“硬性”要求。首先,公司所处行业要求是创新产业;其次,公司必须在另一家符合条件的交易所至少有两年的良好监管合规记录;第三,市值至少超过400亿港元,或者市值超过100亿港元且收入超过10亿港元。
对于赴美上市还不到一年的小鹏汽车而言,此次香港上市属于双重主要上市行为,为此该公司需要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的共同监管。据悉,双重主要上市是比二次上市更严格的上市过程,在二次上市中,第一上市地点的监管机构拥有主要监管权。
截止目前,已有包括京东、网易等10多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造车方面,此前也曾出现过小鹏、蔚来、理想国内三大造车新势力在香港上市的传闻。
今年3月,路透社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蔚来已联系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将在港股发行股票,未来还将筹划登陆A股市场。而理想则与高盛和瑞银进行合作,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香港上市,募资10亿-20亿美元。同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表示,理想不介意任何一种方式的融资,包括二级市场、银行贷款和发债等。
此次小鹏汽车率先通过港交所聆讯,无疑跑在了其他两家造车新势力的前面。
在香港上市,可以分摊美国资本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同时,双重主要上市对企业融资会有很大的帮助,而双市场可以直接提升小鹏汽车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品牌营销。
加大研发投入打好“科技创新牌”
企业上市,无疑可以筹集到更多的资金。而资金的用法,才是真正可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招股书显示,将所得款项净额中约45%用于拓展公司的产品组合及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所得款项净额中约35%用于通过提升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借助全渠道营销策略获取客户,以及在国内及国际上增加销售及服务接触点,来加速公司的业务扩张;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0%用于提升生产能力,包括扩大产能、升级生产设施和开发生产技术;所得款项净额中约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包括用作运营资金。
从中可见,研发已成为小鹏汽车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事实上,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公司,小鹏汽车已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自主研发技术,希望凭借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公司的快速发展,乃至推动智能电动汽车转型。
据小鹏汽车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在2018-2020年,小鹏汽车营收分别为970万元、23.21亿元和58.44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其营收2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6.1%。
研发开支方面,在2018年-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研发开支分别为10.51亿元、20.70亿元、17.26亿元及5.35亿元。在2019年、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研发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89.2%、29.5%及18.1%。
小鹏汽车认为,只有凭借对研发的持续投资,才能保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将专注于技术创新,不断升级自动驾驶、智能操作系统以及核心车辆系统。
在技术创新方面,小鹏汽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自主开发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并在量产汽车上应用该软件的汽车公司。其最新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系统XPILOT 3.0是目前市场上所售汽车中已采用的最高水平自动驾驶技术。
不可否认的是,在追求技术创新的路上也会遇到因高额研发成本带来的亏损问题,对此,小鹏汽车有着自己看法:“从长期来看,一个科技型的汽车企业应该是有很高毛利的企业。从短中期来看,短期有太高的毛利是错误的。我们会坚持走科技路线,走好自己的道路,做好自己的定位。”
“企业在市场培育和产品打造上会经历一些战略性阶段,只要资金不出现问题其余都是其次的。”在张毅看来,“在小鹏汽车的融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
实际上,目前小鹏汽车资金也较为充足。截至今年3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和长期存款为共计人民币362亿元。小鹏预计,第二季度公司车辆交付量为1.55万至1.6万辆,同比增长380.2%至395.7%;总收入在人民币34亿元至35亿元之间,同比增长475.5%至492.4%。
深耕智能汽车引众多资本加持
时下,在全球范围内,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各国政策都利好电动汽车发展。
在国内,2020年10月,国务院公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转型为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已经设定到2025年将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提高到20%的目标,预期纯电动汽车会成为新销售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的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智能互联汽车的发展愿景,计划在2025年前实现特定场景下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大规模商业化,同时还加强互联车辆关键零部件和系统的研发。
在前不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1届中国汽车论坛上,小鹏汽车嵌入式高级总监余鹏表示,智能手机之后,我们非常有理由相信,下一代全新的智能软硬件核心载体,一定会是智能汽车。
目前,包括百度、小米、滴滴、360等众多科技巨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领域,软件已经在逐渐成为智能汽车的全新制高点。
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汽车软件和电气电子元件(E/E)市场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 7%,该市场将在2030 年增长至4690 亿美元。
有业内专家预计,到2025年,在中国一线城市智能汽车+电动汽车在新车中占比将达60%,其中,智能汽车占到50%以上。预计到2028年,智能汽车会进入到急速的跳跃时期。
小鹏汽车很早之前就开始发力智能电动汽车。截至2021年3月31日,智能电动汽车已交付量13340辆。今年4月,小鹏汽车发布了P5,这是其第三款智能电动汽车,该公司计划在今年第四季度开始批量交付P5。
除了P5,小鹏汽车还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末交付G3的中期改款版G3i,并计划在2022年推出旗下第四款智能电动汽车,这是一款具备高级自动驾驶系统和加强版核心车辆系统的SUV。
车辆交付的加速,意味着小鹏汽车将正式渡过产量爬坡期,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小鹏品牌超充站172座,覆盖60个城市。计划至今年年底建设超过500个自有品牌超级充电站。
软件方面,小鹏汽车目前是中国唯一一家实现全栈自研的自动辅助驾驶软件单独收费的汽车企业,总计确认收入8000万,在2021年第一季度,软件收入为3000万元。未来,软件业务收入的商业模式在智能汽车领域会有明显的利好趋势。
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看,软件收入占了小鹏汽车总收入的2.5%。而该部分收入的计入也提升了毛利率。随着交付量的增加,接下来软件对公司的营收及毛利贡献度将持续提升。小鹏汽车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软件收入的渗透率会比第一季度提高1%。
如此不遗余力的布局智能电动汽车市场,也换来更多资本的青睐。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汽车自2015年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小米集团、IDG资本、晨兴资本、GGV纪源资本、春华资本、高瓴资本、 红杉中国等国内外众多投资者的支持。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小鹏汽车总收入为29.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16.1%,其中汽车销售收入为28.10亿元,同比增长655.2%。
而且今年1-5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了2.72万辆新能源汽车,是去年同期的5倍。其中,仅5月单月小鹏汽车交付量就实现了483%的同比增长。在业绩利好的情况下,小鹏汽车此次采取“双重主要上市”(Dual Primary Listing)的方式赴香港进行二次上市,有着自己独特的目的性。
投资界人士判断,在实现新一轮融资目标之外,此次赴港上市采用这种形式,小鹏汽车可满足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接入条件,便于A股投资者借助港股通投资公司股票,从而打开国内资本对接小鹏汽车的渠道。
实际上,小鹏汽车在资金上并不存在重大问题,甚至还手握大量的现金。今年5月,小鹏汽车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小鹏汽车已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资和长期存款等流动资产,共计人民币362亿元(55.25亿美元)。
因此,即便按照当下小鹏汽车每年的亏损额30—40亿元来计算,这样的现金储备也足够支撑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稳定发展。
成本控制上的问题
“实际上,小鹏汽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持续时间太长,这对于海外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最大的问题。”现在华尔街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当成传统汽车产业的延伸,“这些企业背后已经没有了TMT的光环,所以华尔街对其盈利期望的时间也大大缩减。”
小鹏汽车IPO申请书中的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3.99亿元、36.92亿元和27.32亿元;同比增长-163.91%、26.03%。
小鹏汽车在2020年净亏损27.32亿元或存在一定的“水分”,这是由于它上市后带来的股票价值调整所造成的,“2020年小鹏汽车赴美上市,它有一部分可转债变成了股票,中间存在减值摊销的问题,这也造成了它在财务报表中有账务调整的部分。”
“实际上,所谓‘衍生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公司之前给融资投资方的可转债以及一些内部的股票,在上市之前转股带来的价值差异,但这部分只是财务上的数据,而并不是事实上现金的收入。”张然对「子弹财经」分析道,他认为严格来说,在2020年,小鹏的经营性运营业务产生的亏损大概在40亿人民币左右,超过2019年的水平。
而今年第一季度,小鹏汽车总营收为29.51亿元,同比增长616.1%,这主要是由于小鹏汽车的交付量的提升。问题是,业绩提升幅度巨大的同时也导致小鹏汽车的销售成本费用上涨,加之一季度净亏损也高达7.87亿元,同比扩大21.05%。
关键是从当前的现金流量表来看,小鹏汽车年年经营收入的现金流量为负值,这本是一个不健康的发展状态。
“这样的情况实际意味着小鹏汽车在收入和支出上有着巨大的差距。”一般这种企业要么处在技术的大规模研发期,目前还未成熟,要么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问题,“这也是华尔街投行不看好小鹏汽车股票的原因。”
实际上,小鹏汽车也看到了现在存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巨额的技术投入所带来的收入并不明显,而且2020年销售汽车的收入55亿左右,汽车的成本就在53亿左右,这中间存在大量的优化空间。
“在全球成熟的车企中,没有一家出现过像小鹏这样的汽车制造成本占销售总额这么高的比率。”张然说道,他认为对于一个连生产成本控制都尚未完成的汽车企业,华尔街投行不敢给予太高的市值期望和股价安排,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选择。
产能,还是产能
更残酷的现实是,小鹏汽车的销量看似高增长,但从环比上看,一季度小鹏汽车交付量增速仅有2.9%,远低于行业平均增速。
在小鹏汽车交付车型中,一季度小鹏G3交付了5366台,小鹏P7交付了7974台。其中,P7在2020年6月份才开启首批大规模交付,上年一季度小鹏汽车销售车型仅有G3,本期产品线实现扩充,拥有G3+P7的双支柱车型,故其本期营收大增,而所谓的增长率仅是用G7+G3的总额去比较上一年一季度G3的销量,这本身就显得“不太科学”。
另外,哪怕被小鹏汽车视为“解决市场拓展难度的钥匙与核心产品”,今年一季度P7交付量仅为7974 辆,比2020年四季度下滑了6.49%。对比之下,特斯拉今年3月份的销售月报显示Model 3依然是核心销量产品,销量达24495辆,环比增长82.87%。而从中汽协发布的产销数据显示,今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51.5万辆,环比2020年四季度增长23%。其中,特斯拉销量为69305辆,环比增长20.4%;蔚来销量为20060辆,环比增长15.6%。
因此,从整体的增长比率来看,小鹏汽车与同行相比也略逊一筹。
其实小鹏汽车现在也越来越明白,这样的现实背后是产能不足所引起的。一方面,以往小鹏汽车G3和P7生产初期,都是委托给海马汽车帮助生产,但海马之前在中国不算主流的汽车厂商,虽然具有强大的生产经验,但其产能确实受限;再加上小鹏汽车运用了很多新型的汽车技术,包括自动驾驶与软件集成技术,而海马汽车在摸索的过程之中,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物料。
这就让小鹏汽车的产能爬坡过程,在无形中被拉长了。
另一方面,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小鹏汽车已经在武汉等地投资新建自己的生产工厂。然而,一家汽车生产工厂,从投资新建到正式满负荷运作,按正常的时间要需要8-12个月。
据悉,小鹏汽车最早的生产基地为海马小鹏智能工厂,由海马汽车和小鹏汽车双方合作于2018年建设完成,这个位于郑州的工厂是小鹏汽车首款上市车型小鹏G3的量产工厂,占地43.89万平方米,总投资20余亿元,一期建设产能为年产15万辆。
此外,广东肇庆工厂是小鹏汽车全球首个自建的整车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小鹏P7的唯一规模量产基地,于2019年9月底竣工并试产,一期规划年产10万辆。
不过,倘若汽车生产就是简单地将规划产能相加的话,或许小鹏汽车早已超越特斯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第一名。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按2021年一季度超乎想象交车量的数据来计算,2021年小鹏汽车能够交付的产量大概率不会超过6万辆。
这与现在小鹏汽车已经掌握在手中25万辆产能相比,有着巨大的空间。这样的现实意味着小鹏汽车很多在生产线生产的汽车,并未达到质量标准,从而未能出厂。
“如何能高质量地保证汽车快速生产,是很多传统汽车企业积累了十几二十几年的经验才完善的。”张然对「子弹财经」说,他认为现在小鹏汽车遇到产能爬坡与质量管控之间的矛盾,以往的传统汽车企业也都经历过。当然,小鹏汽车现在手握300多亿的现金,此次在香港上市之后,还会增加近180亿左右港币的现金,结合它刚刚签署在武汉投资百亿建立生产基地的协议,可以看出小鹏汽车“铁了心”要在生产端投入重资。
这样的想法,可能才是小鹏汽车要在香港双重上市的真正原因。
而今年4月,小鹏汽车在上海车展推出了旗下第三款车型——A+级智能纯电轿车小鹏P5,这是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智能电动汽车,在小鹏全栈自研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XPILOT和智能车载操作系统Xmart OS支持下,P5将成为小鹏汽车旗下最智能化和离无人驾驶最近的新能源汽车。预计小鹏P5今年四季度开始交付,目前小鹏肇庆工厂已完成了P5和P7的共线生产改造,正在进行P5的样车试制。对此,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我们相信随着P7、P5和新G3的共线生产,将较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
四、小鹏汽车港股保荐人及过往保荐业绩状况
保荐人:摩根大通、美银
摩根大通

美银

摩通、美银看着过往保荐业绩还是还是可以的!
五、小鹏汽车港股中签率预估

发售8,500万股,95%配售,5%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若公开发售认购15倍至少于50倍,公开发售比例将由5%增至7.5%,50倍至少于100倍即增至10%,认购100倍或以上则回拨至20%
按5%回拨,甲组21250手、乙组21250手,按7.5%回拨,甲组31875手、乙组31875手,预计一手中签率30%左右!
六、小鹏汽车港股新股点评
1.小鹏汽车-W(9868)成立于2015年,目前已发展成中国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公司。于20年8月在纽交所上市,股份代号XPEV,是次来港上市
2.今次不设招股价下限,发售股份价格将参照普通股于定价日或之前的最后交易日在纳斯达克的收市价等因素釐定,由于公司已在美股上市,变相想像空间下降,不过预期最终定价将会较下周三美股收市价有一定折让
3. 以上限价180元计算,市值约3,058.3亿元,小鹏汽车属于火热的新能源电动车板块,来港上市之后,相信会吸引不少中港基金投资,前景值得看好
4.这是近两年的汽车行业表现!

七、小鹏汽车港股值得打新申购吗?
建议谨慎申购!对于这种两地上次的企业可以给以肯定的回答能申购,但是后面的涨幅问题,完全取决美股走势!
小鹏汽车作为我们的电动三傻之一,实力肯定是有的,上市可以填补上港股新能源领域的空白,毕竟我的恒大汽车在只有PPT的情况下都能搞出来2700亿港币,未来最值得期待是港股通,国内的韭菜已经饥渴难耐!毕竟纯正的新能源标的,港股只有比亚迪,小鹏汽车应该说填补了这个市场空白!不过对于这种动不动就腰斩、涨一倍的新能源,没一点心理承受能力劝君莫入场!短短一个月就已经涨了一倍,现在这个时机真的是好时机吗?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如果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中签啦所提供的港美股上市公司资料,部分来源于互联网,供港股美股投资者参考。本文及本站发布之优惠活动及相关的广告内容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